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!
您现在的位置是:文明中华网 > 综艺 > 真人秀

中华文明网

真人秀如何从“秀”归“真”

发布时间: 2019-06-10 05:20真人秀
真人;真人秀节目;节目;明星;跟风...

  数万元的衣裙和首饰。某游戏竞技节目,一位演员为赢比赛背叛队友,事后宣称只是游戏。

  暑期到来,电视台的“黄金时间”也几乎同时来临。早已策划多时的近30档真人秀节目一拥而上,展开收视大战。一众明星“争抢关注搏出位”,让荧屏着实热闹起来。真人秀到底该“秀”什么,又该怎么“秀”?

  跟风之作 难有创新

  2015年堪称真人秀的“井喷”之年,据悉,卫视招商会上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就达200多档。令人遗憾的是,众多真人秀节目的模式大都是“舶来品”,原创性节目稀少。比如,依靠更新导师阵容再次成功吸睛的《中国好声音》,原系引进荷兰原版《The Voice》;已经播到第三季的《爸爸去哪儿》,原版节目为韩国的《爸爸!我们去哪儿》,在经典环节上与原版类同。此外,包括《奔跑吧兄弟》《我是歌手》等国内家喻户晓的真人秀节目,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着“外国血统”。引进之外,跟风更是普遍,譬如此前便有《中国好声音》《中国梦之声》《中国最强音》等系列“国字号”的频频撞脸,而近期又有《极限挑战》《挑战者联盟》《极限勇士》等让人眼花缭乱。真人秀真好似各类“人造美女”,愈发千篇一律。

  南京师范大学影视系教授白小易认为,跟风现象的普遍存在,归根到底还是我国真人秀节目原创能力的短板造成的。“一方面,我国电视节目原创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;另一方面,不少电视台体制僵化,使得创新缺乏动力。加之大量引进国外节目所造成的冲击,许多电视台宁愿直接购买国外的版权,也不愿花费心思去创新,这导致了国产真人秀节目原创能力不足。”白小易说。

  不过也应看到,随着综艺节目引进机制的不断深化,中国本土制作人员在制作团队中所占的比重已在稳步提升,许多旅游类真人秀的节目选点也从清一色的异域“西洋景”变得注重有本土风味,也更受老百姓喜爱。其实所谓创新,本就是“自己人讲自己的故事”,这就意味着更深层次的本土化和更真实的价值呈现。因此,在跟风引进的同时,怎样实现本土团队的自我创新,既关乎真人秀之“真”,也与电视台自身的长远发展密不可分。

  过度明星化导致节目失“真”

  综艺节目术语中所谓的“素人”,亦即普通人。明星和素人,从眼球效应来说几乎是高下立见的:这边厢拼脸炫富,那边厢片酬逆天,好像没有了明星,真人便无甚可秀——可这一切果真正常吗?

  事实上,“过度明星化”只是中国真人秀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个体现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郎劲松认为,从早期的演播室真人秀,到现在的户外真人秀,主打“明星”的韩国娱乐模式被大面积引进中国,但由于中国艺人经纪机制的不完善,少数明星垄断节目、漫天要价成为国内综艺市场一个突出的现象。

  “真人秀节目过于看重明星,尤其是竞争性地砸钱,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。”白小易说,“艺人的天职本来是艺术创作,这是需要费力气、下功夫的,但现在很多明星艺人奔着高片酬,宁愿选择轻松的真人秀节目,也不愿从事‘正业’,这对于中国娱乐生态的良性运转而言并非好的现象。”